【Yahoo專欄】為何聯準會不可能透露轉向訊號?

https://reurl.cc/NGZven

聯準會11月公佈利率決議,正式加息三碼,縮表速度每月950億美元。其實,從會議紀要來看,本次會議聲明釋放信號相對鴿派,但鮑爾在會後的鷹派講話,卻引發市場劇烈波動。

原本,市場以為鮑爾談話能適度轉向,一是期中選舉即將登場,政治因素可能會限制聯準會的緊縮力度,二是市場相信聯準會過度緊縮,恐怕引發經濟衰退,於是期待升息放緩,甚至能政策轉向。不過,這些預估看來都沒有達成。

鮑爾選擇多看點數據,再來決定升息步調,是有道理的。因為,聯準會對未來調整升息速度的談話中,提到需要考慮升息的累積效應、貨幣政策滯後性,以及未來經濟衰退和金融風險。

畢竟,利率才剛回到2008年水準,但漲幅卻在短短一年翻了16倍,對於已習慣長年低利的投資人來說,感受程度不一樣。

而且,貨幣政策具滯後性,聯準會升息前,要先縮減購債,且與市場預先溝通釋放消息,升息後,美國商業銀行跟進調升利率水平,又要一段時間,由美國傳導到國外銀行又要一陣子,最後,理專打電話給客戶推薦美元保單時,時間可能已經過了半年。聯準會的政策轉向,其實是在針對半年後的經濟形勢做預判。

所以,除非聯準會看到經濟指標有有顯著下行,基本不會隨意調轉政策方向,畢竟,過早放鬆會損害信譽,也讓政策失誤可能性更大。

換句話說,鮑爾本次談話,一是淡化貨幣政策立場轉向,表示升息速度放緩不太重要,更為重要的是升息週期走多遠。二是淡化美國經濟疲軟的擔憂,美國經濟仍有機會軟著陸,但機率正在下滑。三是淡化海外風險擔憂,如果聯準會抗通膨失敗,全球形勢並不會變得更好,所以美國物價穩定對全球經濟非常重要。

唯一在會中提到的立即性問題,其實是美債流動性危機,隨著升息和縮表雙管齊下,超長期國債市場下跌,出現流動性不足的信號,債券市場也迎來史上最大單一年度跌幅。

正常來說,為了以防流動性問題引發金融風險,聯準會這時應該要緊急QE,購買債券來解除危機,但聯準會的縮表路徑可不能說停就停,停下來等於違反承諾所以,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態考慮回購國債計劃解決困境。

這被市場解讀為財政版QE,提升了市場對於貨幣緊縮轉向的預期,未來幾個季度,很有可能由財政部通過回購國債,向市場投放流動性,也就是說,債券市場將變成聯準會拋售債券,財政部接收債券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