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設兩人都投10萬,先看A,第一年他的本金翻了一倍,
賺到20萬,第二年賠50%又回到十萬,兩年內不賺不賠。第三年再次翻倍,但
第四年又賠回來,是非成敗轉頭空,十萬過了四年還是十萬。
所以,報酬率波動大,不代表任何實際收益。你可能想說,
那我至少還是拿回這十萬,也不算輸,錯了,買股票都有交易費,
且這十萬放在儲蓄險四年,回報肯定都不止十萬。你以為你拿回十萬,
沒有損失什麼,實際上你不但要付出手續費,還要付出浪費這十萬價值增長的成本。
那B呢?和A比起來,他從來沒有亮麗的年化報酬,
每年就默默地賺10%,平均起來報酬很一般,但是仔細一算,
10萬塊一年後會變11萬,2年後12.1萬,三年後會來到3萬,
4年後會有14萬,總報酬有40%。
A和B之間到底落差在哪?
在於許多投資者,在計算報酬率時,使用的是算術平均,而非幾何平均。
平常我們算帳、分錢,用的是算術平均。
原本以為A是4年平均報酬25%,就是把每年度的報酬加起來除以4。
這種計算直觀來講沒有錯,錯在投報率會有複利效果,
你想要賺錢,就得把今年的錢投回去,
因為投資報酬是一年年累積起來的,他對應的是幾何平均。
你如果純用算術平均,第一年你賺了100%,第二年賠了50%,
平均回報率是25%,看起來賺了很多錢,實際上,你第一年賺的錢,
在第二年早就賠回去了。如果用幾何平均,第一年的報酬會是200%,
再乘以第二年的50%,結果是1,就是不賺不賠。
而10%看起來報酬率偏低,但複利效果的加乘,會形成加速效果,
隨著時間變長,基數變大,財富增長就越快,有錢人越有錢,就是這個道理。
這個道理,除了理解慢慢變富的重要性,也彰顯在股票市場中,
不賠比大賺還要重要,孫子兵法提到,昔之善戰者,先為不可勝,
以待敵之可勝,你先確定自己不會賠錢,再來想辦法提升報酬,
提升不了也沒關係,你不賠,就已經贏大部分投資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