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日報專欄】別被市場情緒牽著走!照著景氣週期投資才是硬道理
全球股市陷入疲憊震盪,包括高盛、美銀等各大投行,紛紛看壞美股九月行情,密集警告美股將面臨回調風險,至於會因為什麼原因跌,有人說是9/21的聯準會FOMC會議釋放縮減購債消息,有人說是因為估值已經過高,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。
其實,只要是在牛市氛圍中,所有的消息都是利多,如果行情反轉向下,所有的消息又統統成了利空,端看你所在的市場趨勢,而能夠意識到並根據基期高低,判斷是否要增加或減少部位的投資者,才能在股市中長期賺多賠少。
我常跟投資朋友說,市場的變動不是線性關係造成的,每個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也時大時小,比如你想一下,女生在情人節的時候收到一盒巧克力,跟體重剛上升的時候收到一盒巧克力,表現出來的情緒大不相同。
景氣差時我們渴望通膨,帶領我們走出谷底,景氣好時我們害怕通膨太高,迫使實質利率上彎,導致沒人想借錢,迫使股市回調。
最糟糕的是,這些影響市場的因素,他們之間還會互相影響。通膨會導致實質利率提升,利率提升又會影響到房貸市場,房貸利率升高又會促使聯準會減少QE,減少QE又會導致市場情緒悲觀,促使經濟熱度降低,壓低通膨,整個經濟世界就像一個輪迴。
分析當然有意義,但搞清楚哪個因子大哪個因子小,肯定是有難度的,投資還是要依循規律,不要依循判斷,就算你每次對,錯一次,前面對了幾次都沒用。(延伸閱讀:【達人談投資】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 一輩子受用)
投資要遵循規律,不要遵循判斷
既然,投資要遵循規律,不要遵循判斷,那要如何得出規律呢?簡單來說就是藉由基期、乖離指標來衡量市場的高低水位,比如股價淨值比、本益比、巴菲特指標、KD值、J值,這些指標都可以找到股價的慣性歷史波動。
不過,這些指標的運用,時間跨度一定是越長越好,越長越準,為什麼呢?
舉個例子,以本益比為例,它是一個比值,分子為價格,分母是EPS每股盈餘。然而,它們各自波動的頻率不一樣,股價是每天都在變的,EPS三個月才變動一次。
而當分子變動大於分母變動的時候,這個比值就再上升,市場便進入高基期,反之就是基期向下。
更簡白來說,當投資者情緒樂觀推高價格的時候,公司的利潤還來不及跟上來,那麼就會看上去「基期很高」,其實是投資者的樂觀程度高過個股公佈獲利的速度,由此可見,股價在短期是完全由市場的情緒所影響的,但它長期的基期,是由獲利增長的速度來決定。
所以,做股票,如果看得太短,就等於是被市場的情緒影響你的投資決策,看得越長,你就是在依循著整個景氣週期來做投資。
市場上,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活在分子當中,也就是在情緒波動中賺錢。多數人都忽略了分母的重要性,當然,能夠跨出分子分母,用更宏觀的角度衡量市場基期的投資者,又是少數了。
作者:游庭皓
原文網址 : https://reurl.cc/43aK1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