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Yahoo專欄】通膨消失後 迎來的是消費疲憊
原文網址 https://reurl.cc/O47WoX
上週,美國有兩項重點數據公佈,一個是6月份零售銷售數據,另一個是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,兩項指標皆有好轉,但數據拉升,究竟是經濟即將轉好,還是因為經濟即將陷入衰退,使原物料價格走跌,讓短期經濟數據有反彈的跡象?
以零售銷售數據觀察,六月份月增率1%,略高於市場預期,從數字面上解讀,看似消費支出持續增大,但6月的零售數據其實還未經通脹調整,所以銷售額增長,很有可能只是反映物價通膨,而非更多的購買力道,加上美國許多零售業十分缺工,薪資水平上漲後,零售商也會被迫調漲售價。
細看報告,會發現在13個零售類別中,增長力道大的,有加油零售(3.6%),非商店類零售商(2.2%)、雜貨店零售商(1.4%)、傢俱店(1.4%)、餐飲服務和飲酒場所(1%)這些銷售額都與直接通膨有關,但如果觀察服裝類(-0.4%)和百貨商店類(-0.2%),銷售額都出現下降,說明許多民眾正在減少非必要開銷。
另一項數據,是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,7月初值報是51.1,也比市場預期的50來得好,但觀察數據,多數人對消費信心提升,來自對通膨預期的下彎,而非對經濟的長期樂觀,如果細看六月的通膨數據,會發現創高的原因,來自能源與食物價格通脹,如果去除掉能源和食品,核心CPI在過去三個月反而持續縮窄,代表真實消費力仍在下滑。
這種消費疲憊的情況,一路影響到市場的主動去庫存行為,也讓投行不斷調降企業EPS,形成美股本輪修正的主要原因,以亞馬遜來說,本月底很快要公佈第二季財報,甚至將大幅下調第三季財測,因為庫存水位正大幅升高,倉庫裡面的貨賣不掉。
所以,亞馬遜在上週的Prime Day會員日,幾乎是史上最大折扣銷售,以上週會員日(7/12~7/13)來看,銷售額同比增長8.5%,但賣的多並不意味著賣的好,也不意味消費信心回歸。
首先,不少商品成本都在上升,銷售額提升獲利可能在走低,再來,觀察消費者買入的商品價位,幾乎全部都在小價位商品,顯示多數民眾的可支配所得已被大幅壓縮。
當然,對消費市場來說,沒有賣不掉的東西,只有賣不掉的價格,想要消庫存,就要降價賣,如果觀察今年亞馬遜的電子產品折扣,最多降價七成,不管是電子書閱讀器,還是電視螢幕皆然,東西漲的時候買不到東西,東西跌的時候,滿山滿谷沒人要,這就是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。
其實,每隔3~4年,都會很自然的庫存水位週期變化,今年的消費增率,已經比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還要來得低,剛好又碰到烏俄戰事與中國清零政策,導致股市下挫力度變大,如果投資人能熬過今年的下行週期,逐步做中長佈局,長期來看也會是難得一見的低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