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日報專欄】台積電最大的敵人不是英特爾,是他!
英特爾近期大張旗鼓,喊話要在2024年,拿下晶圓製造的寶座,這種言論對照今年年初英特爾的戰略,格外諷刺。
早在今年一月時,當時英特爾CEO Bob Swan還打算賣掉英特爾的晶圓製造業務,把資源投入到注重設計的無晶圓領域,然後把手上的製造單全部外包。
當時這項消息剛傳出,台積電股價暴漲,一路碰到了今年最高價679元。沒想到,才過兩個多月,新接任的CEO Pat Gelsinger態度180度反轉,不僅不打算外包製造業務給台積電,還下重本來搶台積電的飯碗。
過去五年,台積電一直把精力拿來對付三星,終於在7奈米製程上拉開距離,沒想到英特爾又來添亂。英特爾跟三星不同,他先進製程的實力仍在,只是並無意願付出大幅資本來親自做代工,所以在前幾年把製造讓給三星和台積電去爭。
不過,英特爾雖然在五月已經研發出2奈米技術,但良率和建廠都是很大的問題,加上美國勞動力成本比台灣高許多,想要再硬碰硬跟台積電對幹,也不容易,到底是什麼原因,讓英特爾即使投入重資本也要追逐台積電呢?(延伸閱讀:會員專屬/英特爾想超車台積電 靠製程節點改名「改運」管用嗎?)
按理說,英特爾作為一家國際晶圓品牌商,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CEO一換,整間公司戰略就大改變的情況,但為何這種事情會在英特爾上發生呢?
這都跟拜登有關。
台積電最大的風險是政治風險
今年1月20日拜登上任,短短五天後,1月24日便宣布要求台灣增產車載半導體給美方,三月後對中國的態度越加強硬,幾乎封鎖所有先進製程對中國企業的輸出,接著三月底提供美國半導體製造業520億美元的補助,四月又召開半導體峰會,協調全球供應鏈。
種種行為,都透露出美方對晶圓製造外包的疑慮,簡單說就是國家安全的問題。拜登政府提供的資金,明顯要幫助美國在半導體取得領導地位,英特爾肯定受到不少政府單位的幫助。
有網友問,可是台積電已經停止供貨給海思,美方真的有必要刻意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嗎?
這就像是領養跟親生的孩子,領養的我當然愛,但我更愛親生的,台積電近年雖然明顯親美,但台灣政治變數仍大,想要在國家安全能夠確保供應,就得下重本。
正因為如此,英特爾不僅不砍掉晶圓製造,還逆勢要做大這一業務,成立了專門的代工部門。這麼做,不只在政治上回應了拜登政府的要求,錢和補貼還可以拼命拿。(延伸閱讀:會員專屬/英特爾vs.台積電 正走向亦敵亦友的關係)
美國已經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,早在1990年代,美方為了快速降緩日本對美國的巨額順差,便在廣場協議條件下強迫日圓升值,也逐步地引導當時最具領先技術的日本晶圓製造廠,往韓國和台灣輸出技術,使得在2000年後,日本半導體大廠逐步落後台韓。
仔細回想1980年代,台灣和韓國,能夠僅憑幾個在美國工作過的工程師,加上國家支持就能做得起來?這當中明顯有隻無形的手,在協調國際的半導體供應鏈,背後是美方的政策影響所致。
所以,憑台積電便宜的勞力成本、瘋狂的夜鷹計畫,英特爾沒有理由殺進市場,但隨著英特爾態度急轉彎,看似不理性的與台積電競爭,背後隱含著,英特爾並不是台積電未來最大的問題,美國政府才是。
作者:游庭皓
原文網址 : https://reurl.cc/LbrGjX